留言反馈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分站
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

古镇里最后一位精通竹编的老手艺人

发布日期:2025/6/21 12:08:26 访问次数:16452

竹光
天幕低垂,如墨般泼洒,大雨倾盆而下,猛烈冲刷着青石板路。陈竹生坐在自己那间窄小昏暗的竹器铺里,微弱的灯光下,他正用粗糙的手掌抚平一只竹篮上被雨水浸湿的边角。雨水如同泪珠般沿屋檐不断滚落,声声滴答,敲打着他心头愈发沉重的落寞——这间祖传的店铺,如同他手中这竹编的器物,在风雨飘摇中正悄然斑驳褪色。

陈竹生是古镇里最后一位精通竹编的老手艺人。他这双浸透了岁月风霜的手,关节早已变形肿大,可唯有握住篾刀竹篾时,才显出无比的灵巧与力量。然而,现代工业浪潮席卷下,那些塑料与金属制品早已汹涌淹没了竹器微光,他的店铺早已无人踏足,如同古镇角落里一块被遗忘的旧石,徒然记录着昔日风华。儿子陈远在电话那头苦口相劝:“爸,关门吧,这年头谁还买竹筐竹篮呢?”陈远的声音隔着听筒传来,一字一句都像浸透了雨水的石头,沉沉砸在陈竹生心上。他望向屋外,雨帘之中,旧日繁华的古镇如今只剩下一片模糊的苍茫轮廓,他默默放下电话,手指轻轻摩挲着篾刀上磨得发亮的铜箍。

几天后,隔壁咖啡店老板娘送来一盏旧式竹骨架灯罩,几处竹篾断裂,灯光萎靡透出。陈竹生仔细端详着,眼神深处却仿佛有星火一闪。他重新劈篾,削薄如纸,又用细如发丝的新篾精心补缀。当那盏灯重新亮起,灯光穿透竹篾的纹理,竟在墙壁上映照出一片片摇曳生姿的竹影,光影婆娑,明暗交织,仿佛有竹林幽魂在寂静的墙壁上悄然复活、婆娑起舞。陈竹生猛地怔住,长久凝望着墙上那片摇曳的竹影——竹器在光影里复活了!他心湖深处沉睡已久的种子,竟被这束意外的光骤然唤醒。

于是,陈竹生开始了他孤独的夜航:夜深人静之时,他如一个执拗的炼金术士,反复尝试将竹编的肌理与灯光缠绕交融。他一遍遍劈篾、弯折、固定,手指被篾片划破无数次,血痕凝在竹青上,像岁月开出的倔强小花。试验品堆满角落,如一座座沉默的碑,记录着无数个被灯光和竹影点亮的深夜。陈远再打电话来时,语气里充满了不解:“爸,您这又是在瞎折腾什么?能当饭吃吗?”陈竹生只是平静地回答:“竹子活着呢,活着的物件,总要给它寻条路走。”——他语气平静,可内心却燃烧着无人能懂的火焰,这火焰照亮了所有艰辛的摸索。

转机发生在半年后。一位做设计的朋友偶然来访,看到陈竹生那些光影错落的作品,惊为天人。他极力推荐陈竹生带着作品去参加一个艺术展。在展厅璀璨的灯光下,陈竹生的竹灯系列作品悬挂半空:竹编肌理在光晕中层层绽放,光影如墨泼洒于素墙之上,行走其间,观者仿佛在竹林与月色交织的幽径中穿行。人们驻足惊叹,赞誉如潮水般涌来。孙女小雨拉着陈竹生的手,在灯影竹韵间穿梭,小脸满是惊奇:“爷爷,这竹子怎么会发光呀?”

陈竹生默默听着,看着孙女在竹影摇曳中兴奋地穿梭,心底仿佛有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缓缓落地,化为温热的溪流。此时,他眼中闪烁的并非功成名就的辉光,而是重获意义与尊严的澄澈——原来竹篾深处,一直沉睡着被遮蔽的光芒。

陈竹生的铺子没有关闭,反而焕然一新。他请人制作了崭新的灯箱招牌,夜色中,“竹光”两个温润大字静静亮起,光芒柔和而坚定,如同一个古老灵魂在暗夜中重新点燃了心灯。这光不仅照亮了门前湿漉漉的青石板路,更照亮了他与陈远之间曾经黯淡的沟壑——陈远终于理解了父亲执拗背后的力量,开始默默帮衬。陈竹生站在门口,望着那方温暖的光晕,他感到自己与手中那有生命的竹篾,在沉潜半生后,终于寻到了属于彼此的光源。

当竹篾在灯光中织出流转的光影,那不仅是器物在黑暗中的突围,更是匠魂在遗忘深渊里的倔强映照。陈竹生俯首于灯影下的竹篾间,终以指尖与时光的缠绕,在尘世浮沉中打捞起自己的星光——原来最深的奋斗,不过是在寂寂长路上,守住心中那粒微光,任它终将穿透遮蔽,照亮自己前行的身影。

工作时间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

Telegram:@of258369

2149895477